您的位置: 河南自贸区工商财税服务网河南自贸区新闻中欧班列(郑州)常态化开行五周年 背后有一群“蜘蛛侠”护卫

中欧班列(郑州)常态化开行五周年 背后有一群“蜘蛛侠”护卫

发布时间:2018-7-20 3:23:28内容来源:互联网

  7月18日,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过天空,排列整齐的铁路股道泛起耀眼的白光。中欧班列(郑州)始发站——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车站,在朝阳下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

  当天是中欧班列(郑州)常态化开行五周年,一两个小时后,总第1346列中欧班列(郑州)从这里出发,满载着1681吨货物开往德国汉堡。经过5年疾驰,中欧班列(郑州)唤醒了沿途沉睡的资源,带动了经济要素的广泛流动,成为一条不容小觑的国际大通道。

  而被铁路人称为班列“编程师”的调车作业员,是班列驶离国门前整个作业环节中最为危险的工种,也是保障列车运营安全的重要一环。由于他们经常需要扒乘在列车车体侧面,看起来就像“粘”在车体上的“蜘蛛侠”。

  调车作业是先将一趟列车中不同去向的车厢进行分解,然后把相同目的地的进行重组,编成一列新的列车。“中欧班列比普通货运列车速度快、路程远,对车体的要求也更高。每次编组中欧班列,我们都要再三检查确认,确保万里之行万无一失。”在圃田车站调车组,调车指导芦纯建说。

  “车下是否有障碍物?钩销是否落下?风管和折角塞门是否关闭?”当日5时45分,调车员李新忠开始猫着腰挨个检查41节车体。他今年55岁,拥有一双全班组人都服气的“火眼金睛”,“我干了20多年调车,但还是不敢大意,不符合要求的需要重新拆分连接。”

  6时18分,调车机(车头)开过来,与被整列编组好的车厢连接在一起。现在,班列需要在车头的牵引下,从货物专用作业线移动到发股道上。李新忠扒上了车体侧面不足一米高的车梯,充当调车时列车行进中的向导。

  车开始缓缓移动,此时李新忠一手紧紧握着梯子,另一只手抓着集装箱的边缘,身子呈弓状,半悬空跟车前进。在往返6公里的过程中,他需要观察线路状况、确认道岔变换信号,并通过对讲机向司机传达启动、停车、连接等信息,确保调车行进时运行安全、方向无误。

  “这项工作比较危险,且只能由人工来保证。人扒着车体,头顶是几万伏的‘电老虎’,脚下的铁轨是‘地老虎’。”30岁的调车长赵昀说,除了危险,这也是个吃苦的活。一年四季,无论天气多么恶劣,调车工作从不停歇。因此调车作业员12小时一轮班,24小时待命。

  “干这活没啥特别的技巧,就是需要踏实、细心。要知道,火车少了哪个环节,都是开不起来的。”调车员霍磊说,他算过,自己在圃田车站当了十几年调车员,扒在各类货运列车上经过的路程,竟有十几万公里。

  7时12分,嘹亮的汽笛刺破逐渐燥热的空气,顺利转换完铁路股道的中欧班列(郑州)缓缓开启征程。正是这群“蜘蛛侠”的努力,保障了中欧班列(郑州)的顺利开行。(记者 宋敏 通讯员 栗璋鹏)